注意!今天河南多地将迎来降雨
注意!今天河南多地将迎来降雨
注意!今天河南多地将迎来降雨
长葛市增福镇段黄庄社区位于美丽的增福湖畔,郑万高铁穿村而过,清潩河宛如一条(yītiáo)玉带绕村流淌,构成(gòuchéng)一幅美丽乡村画卷(huàjuàn)。吕超峰 孙江锋 摄
洛阳市新安县樱桃产业农事(nóngshì)服务中心内,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农产品带货直播。 张怡熙 高月 摄(shè)
党(dǎng)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视察,对我省(wǒshěng)“三农”工作寄予殷切期望。
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,全省各地坚决(jiānjué)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积极(jījí)发展特色富民产业,扎实推进乡村(xiāngcūn)全面振兴,不断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(de)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,交出了一份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出彩答卷。
小麻花“拧”出(chū)乡村振兴路
□本报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本报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宁津瑜
“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河南考察时指出,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以城乡融合发展(fāzhǎn)(fāzhǎn)带动(dàidòng)乡村全面振兴(zhènxīng)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。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,让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。”5月23日,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永涛话语中满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与憧憬(chōngjǐng)。
走进麻花庄村(zhuāngcūn)的生产车间,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揉面、搓条,一根(yīgēn)根金黄酥脆的麻花不断成型。
“我们的麻花(máhuā)传承了(le)近300年,一直保持着酥、香、脆的独特口感(kǒugǎn)。以前,村民们都是各自为战,小(xiǎo)作坊式生产,品质参差不齐,市场也打不开。后来,我们整合资源,走上了规模化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。”张永涛拿起一根麻花介绍道。
据悉,2019年,麻花庄村坚持党建引领,采取“支部(zhībù)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将(jiāng)村里(cūnlǐ)的麻花厂及小作坊整合,成立了(le)村集体企业——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。村里统一采购原材料、统一管控质量、统一对外销售(xiāoshòu),集中推出“钦封麻花庄”商标品牌,让麻花产业走出了分散经营、无序竞争的困局。
“以前大家各干(gàn)各的,为了(le)抢生意,互相压价,利润越来越薄。现在实行统一(tǒngyī)集中(jízhōng)管理模式,质量有了保障,价格也合理,大家都能挣到钱。”村民许美丽一边熟练地搓着麻花,一边笑着说,“我在这厂里干了好些年了,收入稳定,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。”
为进一步提升麻花的品质(pǐnzhì)和市场竞争力,张永涛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,邀请食品专家到村指导。同时,积极与省农科院合作,在麻花新(xīn)产品开发上下功夫(xiàgōngfū),先后推出了紫薯、香辣、海苔等多种口味的麻花,深受(shēnshòu)消费者喜爱。
“在(zài)麻花制作工艺(gōngyì)上,我们(wǒmen)引入了新设备、新技术,如用电油锅(guō)代替传统的煤油锅,既环保又能更精准地控制油温,炸出来的麻花口感更好。在销售方面,我们也积极拥抱互联网,培养村里的年轻人做电商主播,通过网络把麻花卖到全国各地。”张永涛介绍。
在麻花庄村,电商销售(xiāoshòu)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。“90后”双胞胎兄弟张亚博、张亚钊被网民称为“麻花兄弟”,他们借助电商直播平台,去年(qùnián)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(wànyuán),净利润30万元。
麻花(máhuā)庄村的(de)麻花制作工艺是河南省非(fēi)物质文化遗产,也是村里最大的“土特产”。这些年(nián),靠着小小的麻花,村子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。2024年,全村麻花产值突破4000万元,村集体企业收入突破180万元。
张永涛说: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,我们将牢记总书记(zǒngshūjì)的(de)殷殷嘱托,在发展麻花产业的同时,发展现代农业(nóngyè)。我们计划联合省农科院成立试验田(shìyàntián),引进农业新技术,在村里建设面粉厂,形成种、管、收、加工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,实现农业生产与麻花生产双发展双丰收(shuāngfēngshōu),走出一条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路。”
端牢(duānláo)中国碗 良种是关键
□本报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(rìbàoshè)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
小满已过,麦浪翻金。地处豫东平原的(de)周口市,即将打响一年一度的“三夏(sānxià)”攻坚战。
“三夏(sānxià)”时节农事忙。身为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、周麦课题主持人,韩玉林最近更忙(gèngmáng)了。
“眼下,麦收在即,多到试验田里走走看看,我(wǒ)才能放心。”5月23日下午临近下班(xiàbān),刚从位于郸城县的(de)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赶回单位的韩玉林告诉记者。
“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河南,再次强调要‘扛牢粮食安全责任(zérèn)’。而保证粮食安全,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(shǒuzhōng)。”韩玉林表示。
1999年,韩玉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周口市农业科学院(kēxuéyuàn)从事小麦育种及(jí)栽培研究后,不管冬夏,还是晴雨,只要小麦在试验田里长着,他就经常到田里察看,并(bìng)仔细记下小麦抽穗期、株高、整齐度等(děng)生长发育情况。
20多年来,韩(hán)玉林就没有过节过年的概念。他的世界里(lǐ),只有小麦出苗起身、抽穗(chōusuì)扬花、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阶段。每到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节点,他自己也像“长”在田里了一样,不是在试验田观察测验,就是各地跑着给农民做技术指导。总之,忙(máng)已经成为他的常态。
“小麦育种的(de)季节性强,一旦错过,一年(yīnián)甚至几年都白忙了。不和小麦一起‘长’在田里,咋能培育出良种?”韩玉林这样解释他的忙。
一粒良种,万担好(hǎo)粮。多年来,韩玉林在小麦种质资源(zīyuán)和新品种(xīnpǐnzhǒng)培育(péiyù)等科研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绩。他(tā)先后参加培育了周麦18、周麦22、周麦27、周麦36、周麦49等22个小麦新品种及骨干新种质周麦8425B,还有10多个小麦新品种正在参加国家、省级等各级试验。他培育出的小麦品种,深受农民喜爱,也形成(xíngchéng)了“周麦”知名品牌。
值得一提的是周麦36号,具有优质、高产、抗病、抗倒突出特性,已累计(lěijì)推广应用2300万亩(wànmǔ),新增小麦6亿多公斤,是目前我国小麦推广面积前十的品种之一,被定为(dìngwèi)国家黄淮南片试验对照品种。
最新培育的国审周麦49号,具有(jùyǒu)穗大籽饱、抗耐性好等突出优点,参加试验(shìyàn)时最高亩产达到877.9公斤,为提升粮食单产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充分发挥了(le)良种作用。
“端牢中国碗,良种是关键。培育小麦新品种(xīnpǐnzhǒng)的最终目的,是让(ràng)农民种上好种子(zhǒngzi),地里多产(duōchǎn)优质粮。只有这样,国家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障。”韩玉林说,将牢记总书记嘱托,始终坚持种子科技创新,以培育更多良种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
5月24日(rì),驻马店市遂平县玉山镇贾庄村(jiǎzhuāngcūn),种粮大户魏军红(hóng)的麦田里麦浪翻滚,4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,一排排金黄的麦穗被收进“囊”中,切割(qiēgē)、剥壳、脱粒一气呵成,麦粒从卸粮筒中倾泻而下,运粮车上瞬间堆起小山般的麦粒。
魏军红是(shì)遂平县(suìpíngxiàn)军红农机专业(zhuānyè)合作社理事长,今年他流转了周边村庄9500亩(mǔ)土地种植小麦(xiǎomài),其中2000亩是为当地一家种子公司繁育的种子。魏军红随手薅起一个麦穗放在掌心揉搓(róucuō),籽粒饱满。“种子田管理比较严格,要在拔节和出穗后除杂两次,在小麦返青、拔节和灌浆期打三遍药,还要专种、专收、专用和专储,今年赤霉病病发率低,小麦品质好。”
尽管管理费事,但效益(xiàoyì)可观。种子田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市场价每斤高0.1元,除去(chúqù)各项(gèxiàng)成本,每亩能多收益40元,2000亩地能多赚8万元。
遂平县是(shì)中国优质小麦的核心产区,也(yě)是中国(驻马店)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,在这里,小麦被加工成面粉和各种(gèzhǒng)食品,走上百姓餐桌。
五得利集团遂平(suìpíng)面粉有限公司小麦收储点前,一辆辆满载小麦的车辆排队进门、登记、检验、定级。在(zài)这里,每天有6000吨小麦经过高精度、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变成面粉,再(zài)通过智能化“无人仓库”转运分拨,销往(xiāowǎng)全国。
“不管是种粮大户、粮贩还是散户,只要(zhǐyào)麦子水分、容重和面筋含量达标我们都收购,目前新麦收购价1.23元(yuán),高于市场价(shìchǎngjià),而且(érqiě)当天结款,保证农户得利。”该公司行政管理经理刘应琛介绍,公司年加工小麦130万吨,来自驻马店生产的小麦占80%以上。
延链强链,在遂平,小麦远不止能成为面粉(miànfěn),经过精深加工后可完成多元嬗变。今麦郎食品遂平有限公司,一条方便面生产线(shēngchǎnxiàn)12小时(xiǎoshí)可消耗16吨(dūn)面粉,1分钟330包方便面走下生产线;思念食品(遂平县)有限公司新基地,速冻食品年(nián)产能达35万吨,小麦在此变身为水饺、馄饨、油条、手抓饼等几百个花式品种……
遂平是全国食品(shípǐn)工业强县(qiángxiàn)、中国“好粮油”行动计划示范县,近年(nián)来,该县坚持项目为王抓投资、全力以赴抓招商,先后引进国内外食品企业(qǐyè)128家,其中上市企业生产加工基地13家,今麦郎食品、克明面业(miànyè)、五得利面粉、思念食品、燕京啤酒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,形成了面制品、饮品、速冻冷鲜、油脂加工、休闲(xiūxián)食品、烘焙食品等6大产业链,年可加工粮食450万吨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,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(láo)粮食安全(liángshíānquán)责任,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(zhènxīng)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。
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,下一步,遂平县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,加强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精深加工(jiāgōng),做足做活‘粮头食尾’‘畜头肉尾’‘农头(nóngtóu)工尾’大文章,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、延链增值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遂平县委书记李(lǐ)振南说。
蔬菜村的“链”动力(dònglì)
□本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 本报通讯员 李娟(lǐjuān)
5月23日清晨5时许,豫北平原的晨雾还未散尽,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已人声鼎沸。菜农们拉着一车车刚从(cóng)地里收获的洋葱(yángcōng)、土豆等(děng)新鲜蔬菜,在市场电子磅秤前排起长队。
“今天的菜远的发到河北、陕西,近的供应新乡(xīnxiāng)和郑州等地。”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个(zhègè)建在村里的蔬菜批发基地(jīdì),高峰期日出蔬菜超百吨,不止在新乡,在豫北各蔬菜批发市场都有名。
“蔬菜产业是俺村的主要产业,村里九成家庭(jiātíng)都种蔬菜,人均收入4万元(wànyuán)以上。”南社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生告诉记者,该村采取集中连片改耕、规模流转等方式,整合本村及周边5个村1.5万余亩土地资源,常年种植30余种时令蔬菜(shílìngshūcài)、反季蔬菜,年产蔬菜3500万斤,年产值突破(tūpò)5000万元,去年(qùnián)村集体收入80万元。
2006年以前,南社村(cūn)冬种小麦、夏种玉米,是一个传统农业村,由于发展无序,村集体欠了不少外债。那一年,赵春生(chūnshēng)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,带领种植大户多次到山东、河北等地考察学习,成立(chénglì)了蔬菜合作社,推行选种、育苗(yùmiáo)、防治、管理、销售“五统一”服务模式,使南社村一跃成为村强民富、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的示范村(shìfàncūn)。2022年,南社村被评为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。
“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(diàoyán)时指出,要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(chǎnyèliàn)条,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。”赵春生说,去年,在卫辉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,村里投资600万元建成了配套催芽室、水肥一体化控制室(kòngzhìshì)等设施的现代化育苗基地,不仅实现村民种苗自给(zìjǐ),还能向周边多地供苗,农业部门也经常(jīngcháng)邀请各级农技专家为村民讲授蔬菜种植技术。
“自从(zìcóng)我们村开始育苗,村民不用去外地买苗了,不仅方便,价格也便宜得(dé)多。”南社村蔬菜育苗基地负责人赵金海介绍,去年基地育苗1000万株左右(zuǒyòu),主要以辣椒、西红柿、南瓜、生菜、白菜、芹菜等蔬菜品种(pǐnzhǒng)为主。
随着人气越来越旺,南社(nánshè)村(cūn)批发市场“超负荷”运转。按照市里规划,要在南社村投资2000万元建一座现代化的蔬菜交易市场,目前正在筹备中。今年,村里还要投资启动深加工车间建设,规划速冻蔬菜、预制菜配套(pèitào)生产线,助力蔬菜错峰销售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菜帮子都变成钱。”赵春生信心满满(mǎnmǎn),“产业链延伸一寸(yīcùn),农民腰包(yāobāo)就鼓一寸!”
近年来,卫辉市依托(yītuō)本地蔬菜产业资源优势,通过政策扶持、示范带动、技术跟踪服务等措施(cuòshī),逐步形成集育苗、定植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,既(jì)丰富了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,鼓起了种植户的“钱袋子(qiándàizi)”,也有效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赋能乡村产业振兴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