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云霄县县长到和平乡调研

体育正文 133 0

云霄县县长到和平乡调研

云霄县县长到和平乡调研

央广网兰州(lánzhōu)6月12日消息(记者魏晋雪 实习记者马悦 通讯员曹延延(cáoyányán))甘肃省(gānsùshěng)镇原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,境内山川塬兼有,耕地面积202.84万亩,农业人口42万人,是传统农业大县。 镇原县(zhènyuánxiàn)城全貌(央广网发 镇原县委宣传部供图) 2020年以后,镇原县确定“全域肉鸡养殖、山区草畜果药(guǒyào)、川道设施瓜菜、塬面粮食生产(shēngchǎn)”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。五年来,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结构趋优、规模扩大、链条升级、效益提升(tíshēng)。 一业(yīyè)落子,全盘皆活,被视为产业振兴镇原实践的(de)最大亮点:在肉鸡产业领跑甘肃全省、“三元双向”创造绿色价值、农文旅添彩“丰”景图的每一条(yītiáo)赛道上,一二三产融合的势头正劲! 以商招商孵出西北(xīběi)最大肉鸡产业链 甘肃的(de)肉鸡产业看镇原。 “镇原肉鸡出栏(chūlán)屠宰量占甘肃全省的四分之三。”镇原县农业农村(nóngcūn)局牛存堂说(shuō),肉鸡产业已经成为镇原县的首位产业。2024年,镇原县完成饲养肉鸡1.05亿羽,出栏屠宰9043万羽。 2018年,镇原县在原有3000万羽产能基础上,以商招商引进亚洲第一的白羽(báiyǔ)肉鸡企业福建(fújiàn)圣农集团,在镇原成立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,实施1.2亿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,确立(quèlì)了打造百亿级肉鸡产业集群目标(mùbiāo)。 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加工车间(央广网发 马悦 摄(shè)) 目前,甘肃(gānsù)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(zuìdà)的肉鸡养殖、屠宰加工企业。 据介绍,在种(zhǒng)源环节,该企业引进SZ901祖代种鸡(zhǒngjī),打破国外垄断;在全县12个(gè)重点乡镇建成种鸡养殖场14个,肉鸡养殖场42个,孵化中心、肉鸡加工厂(jiāgōngchǎng)、饲料厂、有机肥厂各2个,配备(pèibèi)环境控制系统,实现温度、湿度、通风全自动化管理;饲料厂年转化本地玉米30万吨,研发出7种专用配方饲料;分子膜发酵技术将鸡粪转化为15万吨有机肥…… 数据显示,2024年该企业累计饲养(sìyǎng)肉鸡9335万羽,出栏(chūlán)屠宰8510万羽,生产鸡肉产品18.2万吨,实现销售收入18.3亿元,完成出口创汇2838万元,助推(zhùtuī)镇原县跻身国家级(玉米—肉鸡)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(chuàngjiàn)行列。 “从鸡嘴(zuǐ)到鸡尾,我们让每只鸡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%。”甘肃(gānsù)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陈英杰告诉记者。 2024年10月,圣农食品(甘肃)有限公司熟食加工厂(jiāgōngchǎng)项目正式签约,补齐了1.2亿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闭环(bìhuán)发展(fāzhǎn)的关键拼图(pīntú),推动镇原县农业产业实现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、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跨越式发展。 陈英杰(yīngjié)介绍,该项目计划总(zǒng)投资2.5亿元,设计产能(chǎnnéng)4万吨,新建肉制品深加工生产(shēngchǎn)线6条,主要采用油炸、蒸烤、蒸煮等工艺生产鸡肉熟食制品,项目建成达产后,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、利税6500万元,带动安置就业800余人。 甘肃圣越农牧布局沙盘(shāpán)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 此外,在肉鸡产业链建设过程中(zhōng),镇原县探索形成了“四化四链”圣越发展模式,建立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联农带农机制,辐射带动65个农民(nóngmín)合作社、21个家庭农场、59个小农户和甘肃嘉谷禾(hé)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(děng)四家骨干企业共同发展。 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(jīnglǐ)刘文娜说:“按目前生产现状,2024年消耗饲料45万吨(wàndūn)(饲料主要原料是玉米、豆粕和小麦(xiǎomài)),实现(shíxiàn)本地化供应玉米28.7万吨,小麦5.3万吨,豆粕5.8万吨,带动全县(quánxiàn)5万多农户种植玉米38万亩、小麦26万亩、大豆28万亩,实现纯收入(chúnshōurù)10.5亿元,户均增收2.1万元;公司固定用工2800余人,年务工收入1.8亿元;流转土地(tǔdì)930户5196亩,年收入260万元。” “1.2亿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,年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(yìyuán)以上,直接吸纳就业1万人,间接带动就业10万人,可(kě)实现利润11亿元,税收2.7亿元,同时消化大量玉米(yùmǐ)、小麦等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,有效带动全县种植养殖、冷链包装、餐饮住宿、商贸物流、交通运输、建筑房产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”陈英杰说(shuō)。 以“三元双向”助推全产业链发展(fāzhǎn) 2021年(nián),庆阳市推出“三元双向”循环农业模式。 “三元”,即种植业、养殖业、菌业;“双向”,即以种植业为基础、畜牧业为牵引、菌业为资源(zīyuán)循环(xúnhuán)的关键环节,让种养菌三个产业相互支撑(zhīchēng),废弃物资源相互转化利用、吃干榨尽,形成一个双向闭环(bìhuán)的循环圈。 目前,庆阳8县区均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,镇原县突出香菇、木耳、平菇等主栽品种,2024年全县生产食用菌2213万棒,种植羊肚菌500亩(mǔ)(mǔ)、赤松茸100亩,产量达到(dádào)5416吨。处于庆阳市第二方阵(fāngzhèn)。 沅山(yuánshān)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恒温(héngwēn)恒湿的菌子大棚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 位于开(kāi)边镇的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(nóngyè)产业园便是镇原县“三元双向”循环农业模式(móshì)的生动缩影。近日,记者走进该产业园,亲身感受到了这一模式的实际运作。 在产业园的菌棚内,工人正在采收新一茬羊肚菌。菌棚外,成堆的秸秆(jiēgǎn)和木屑(mùxiè)被送入菌棒加工车间,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成为菌菇生长的“营养基”;而废弃(fèiqì)的菌包则被送往菌肥厂,经过加工后成为还田(háitián)肥料,滋养下一季的果蔬种植。 “我们(wǒmen)是2023年当地招商引资落地的企业,公司主要采用‘菌菜轮作’循环种植(zhòngzhí)模式,反季节种植羊肚菌、平菇和小番茄、西葫芦(xīhúlú)等。同时,引进菌肥加工生产线,将菇渣、秸秆、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经过3次(cì)翻堆高温发酵,加入公司自有(zìyǒu)培育菌种,制成有机菌肥,形成‘种养业→食用菌生产→生物提取→有机肥生产→种植业’良性循环。”沅山(yuánshān)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技术负责人张伟介绍,产业园还运用自动放风温控系统、水肥一体化设备(shèbèi)、自动雾化系统等一系列新型实用(shíyòng)装备,实现远程操控,保障了种植高效与作物品质。 目前,该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552.3亩,建成日光温室86座21.3万m2、爱尔兰菌棚12座7000m2,菌种选育中心、菌棒加工厂、冷库、烘干(hōnggān)车间已建成使用,菌肥(jūnféi)厂、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,目前正在(zhèngzài)进行生产(shēngchǎn)设备安装。园区全面建成后,预计可吸纳带动3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发展,人均年(nián)增收(zēngshōu)2万元以上,村集体年均收益30万元以上。 采摘(cǎizhāi)下来的赤松茸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 目前,镇原县已建成菌业(jūnyè)种植基地14个,种植面积1600余亩(yúmǔ),生产大棚1400多座,2025年预计年产值可达9700万元左右,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助推(zhùtuī)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日趋明显。 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镇原县抢抓庆阳市整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机遇,全域推广“种养菌循环互促、产加销一体推进、一二三产深度(shēndù)融合”的(de)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 “与过去相比(xiāngbǐ),镇原县种养品种、规模产值、现代化程度都实现(shíxiàn)正增长。2025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.86亿元,同比增长7.1%。年粮食种植总面积(zǒngmiànjī)达到144万亩。”牛存堂说。 以农文旅“融(róng)”合激活三池三山三寺 作为(zuòwéi)陇上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大县(xiàn)和旅游资源大县,镇原境内有“神奇三池”(太阳池、翟池、白马池),“秀美三山”(潜夫山(qiánfūshān)、原峰山、鸡头山),“石窟三寺”(石空寺、玉山寺、洛阳(luòyáng)寺),有文化遗址22处,古城古寨25处,文旅资源丰富。 镇原县文旅发展(fāzhǎn)的问题是,部分文旅资产运营低效、文旅资源闲置以及文旅项目同质化(tóngzhìhuà)。 镇原县北石窟驿(yì)景区航拍图(央广网发 镇原县委宣传部供图) 镇原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天锋表示:“我们通过‘定位(dìngwèi)重构-内容革命-模式破局-政策借力’四维联动,系统性激活‘沉睡’资产(zīchǎn),实现(shíxiàn)了文旅产业的优化升级。” 翟池景区提质扩容项目(xiàngmù)便是(biànshì)镇原县文旅产业优化升级的典型案例之一。 直播间里互动频频、儿童无动力乐园传来欢声笑语、果蔬采摘园里(yuánlǐ)人头攒动、露营基地陆续启动……现下,在(zài)甘肃省镇原县上肖镇翟池村的翟池景区,这样热火(rèhuǒ)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 近年来,上肖镇按照“景区(jǐngqū)带动型”发展路径和“一心(yīxīn)两轴一区”发展布局,以翟池景区为中心丰富(fēngfù)旅游业态(tài)、以南北道路为轴线发展农事体验、以翟池街道为片区活跃商贸经济,高标准打造翟池农文旅融合特色村。 “2023年,我们镇积极衔接引进甘肃西部之窗旅游开发公司,计划5年内投资(tóuzī)1.63亿元实施(shíshī)景区扩容提质(tízhì)项目(xiàngmù),打造全市首家集生态观光、游玩娱乐、康养休闲为一体的样板景区。”镇原县上肖镇党委副(fù)书记、政府镇长张宇介绍,2024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,建成综合服务、陆地乐园(lèyuán)、水上乐园、康养休闲四大板块12个子项目。 翟池(díchí)景区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 翟池景区不仅是(shì)一个旅游目的(de)地,更是展示和销售当地农文旅产品的窗口。 “我们(wǒmen)打造翟池农文旅融合产品展销中心(zhōngxīn)和农特产品展销长廊各1处,内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、电商(diànshāng)直播中心等8个功能室。”西部之窗旅游公司翟池景区(jǐngqū)项目经理王刚告诉记者,镇内的“阳光三姐”“董棉花”等11位拥有万人以上粉丝的网红(wǎnghóng)和景区主播会在该展销中心常态化推介景区、直播带货。 “通过电商直播的平台,不仅可以把当地农特产品‘送’出去,也能将外地(wàidì)游客‘引’进来。”张宇说,2024年,翟池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(lǚyóu)景区,接待(jiēdài)游客30多万人次(duōwànréncì),旅游创收1300多万元,单日最高客流达10000人次。 翟池景区只是(zhǐshì)镇原县农文旅融合的一个(yígè)(gè)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镇原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(wénhuà)资源优势,统筹谋划,推出了人文生态游、红色文化游、高原风情游、历史体验游4条旅游黄金线路,建成丝路古镇村庄1个、省级旅游示范村(shìfàncūn)2个、“历史再现”村庄3个、传承红色记忆村庄2个、生态观光乡镇6个,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游览。 截至今年5月5日(rì),镇原县共接待游客190.926万人次,同比(tóngbǐ)增长(zēngzhǎng)159.07%,旅游花费83963.21万元(yuán),同比增长162.63%。其中“五一”长假(chángjià)接待游客46.12万人次,同比增长105.7%,旅游花费19022.4元,同比增长93.91%。 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(shìchǎng)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(píngtái)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云霄县县长到和平乡调研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